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
指导教师:白倩
暑假的风裹着层层热意漫过来,却吹不散我心头对“历史密码”的好奇——这个夏天,我和家人解锁了三个藏着故事的地方: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、额济纳博物馆、哈密博物馆。博物馆可不只是一排排沉默的玻璃柜,每往前踏一步,都像指尖捻开一本没读过的旧书,纸页间还带着时光的温度。那些陶罐上的纹路浸着岁月,像在慢慢舒展古人盛过的河水;锈迹爬满的兵器藏着钝响,仿佛能听见当年风沙里的交锋;就连古人用过的小勺子,边缘还留着烟火气,好像正悄悄蹭着我的耳朵说:“嘿,来听听我们的故事吧?”这三个博物馆就像三颗被风沙轻轻托着的时光胶囊,静静落在西北的大地上,等着我们慢慢拆开探个究竟。
展开剩余78%在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,安氏原角龙的化石是极具吸引力的展品。这种恐龙生活于白垩纪晚期,距今约8400万至7200万年,隶属于鸟臀目角龙亚目原角龙科。其显著特征为头部具大型头盾以保护颈部,虽名“角龙”,却无发达的角,仅鼻骨有小型突起。它体型敦实,四肢粗短,以植物为食,且具有群居习性。作为早期角龙类的代表,它为研究角龙类演化提供了重要实证,展现了远古生物的独特面貌。
走进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,这些奇妙的石头仿佛打开了地质奥秘的大门!瞧,硅化木就像被时光定格的树木,曾经鲜活的生命化作坚硬的化石 。玄武岩表面布满孔洞,那是火山喷发留下的独特印记。还有形状各异的矿物晶体,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,每一块都藏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故事,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这位“魔术师”的鬼斧神工!
走进额济纳博物馆,我被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吸引住了。建筑正面有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的红色标语,外墙为灰色瓷砖,门口上方有书法字体的博物馆名称,背景是蓝天。这座博物馆不仅外观现代,内部的展览更是丰富多彩。它不仅展示了额济纳的历史文化,还让我明白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。通过一件件展品,我仿佛看到了这片土地上不同民族共同生活的画面,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。
在额济纳博物馆里,我发现了一群特别的“小宝贝”——泥擦擦。它们是西夏人用红陶泥做的小佛像、小佛塔,只有巴掌大,却刻得特别清楚,有的还涂了彩色、描了金,看起来又精致又庄重。听说是当时人们用来祈福的,把心愿藏在泥巴里,想想就觉得很有意思。这些小小的泥块,像时光胶囊一样,带着千年前的故事,让我们能偷偷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么生活、怎么许愿的,真神奇!
在哈密博物馆,我看到了一座具有浓厚伊斯兰风格的建筑,圆顶设计,周围环绕着绿色柱子,建筑上方有精美的雕刻图案,前景有台阶。这座博物馆不仅建筑风格独特,内部的展品更是丰富多彩。它展示了哈密地区的历史文化,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。站在台阶上,我仿佛穿越了时空,看到了古代的商队在这片土地上穿行。
哈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羊形柄铜镜,简直是古代工匠的“神作”!这面战国时期的铜镜,镜面圆圆的、平平的,最绝的是镜柄——一只北山羊焊在镜缘上,大角弯成好看的弧度,低着头像在蓄力奔跑,超有动感。它坚韧不拔、吃苦耐劳的品质,象征着哈密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。 1965年它在伊吾县出土,全疆就此一件。它不仅藏着古人的精巧技艺,更代表了草原游牧民族的风格,让我们隔着两千年,还能摸到那时的文化温度,太神奇了!
逛完这三个博物馆,像读完了三本厚厚的历史书。巴彦淖尔的恐龙化石告诉我远古的神奇,额济纳的文物藏着边塞的故事,哈密的铜镜藏着古人对美的巧思。原来,脚下的土地,早把秘密织进了泥土与时光里,每一件展品都在轻轻说话。 这个夏天的发现像颗种子落进我的心里,以后我还要带着这颗好奇的种子,去更多地方走走。说不定下一次弯腰时,又能拾到历史递来的小惊喜呢。
图文:初202448班 闫可欣
发布于:山西省鼎合网配资-正规炒股配资-在线股票配资门户-贵阳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